智能家居成為贏家,需要勇于打破品牌壁壘者
yanfei 2020-11-05 15:19隨著智能門鎖、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單品的走紅,國人的智能家居產品使用習慣在逐漸形成。打破品牌壁壘,構建開放式的家居物聯網平臺,打造全屋智能家居生態成為入局者們看好的下一個產業增長點。
曾幾何時,國內的智能家居市場一度到達“瓶頸期”,傳統家電廠商“率先”進入這一領域,盡管帶起了話題熱度,但是因系統平臺、交互手段等種種原因令市場整體體驗不太理想,導致了該市場只成為部分科技“發燒友”的嘗鮮體驗。
經過三四年的市場洗禮與沉淀,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市場出現了新一波的智能家電生態“熱潮”。而這次話題的背后“推手”包括了華為、聯想等國產廠商。無獨有偶,今年較早前,三星也高調宣布了在智能家居生態的戰略。可預計,未來市場將掀起新一輪的競爭。
國產大廠紛紛加入生態競爭聚焦語音交互
今年2月,蘋果正式發布售價高達349美元的智能音箱HomePod,盡管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僅國內的智能音箱市場已廝殺成一片“紅海”,不單是硬件廠商,百度、京東、天貓、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紛紛“踴躍”投身其中。
然而,智能音箱并非它們最終的目的,一方面,各大廠商希望借智能音箱這類“新鮮”的智能產品激發起大眾用戶的消費意愿;而另一方面更關注的是其背后所“控制”的智能家居生態——智能音箱作為整個交互中心,通過語音這種交互手段,從而達到對家庭中整套家電、家具的管理與控制。
日前,華為發布旗艦新機Mate20系列同時還給外界拋出“彩蛋”——推出了一款AI音箱,而該AI音箱支持名為“小藝”的語音控制,只要發出語音指令,它就可播放音樂、支持語音搜索多種信息,還能控制家庭的智能產品,例如攝像頭、燈光、空調、安防網關等。
然而,較早前業界就有消息稱華為會推出自有品牌電視機,作為國內大型的科技企業,假如真的進入智能家電市場,對傳統家電行業會造成不少沖擊。對此,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接受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智能時代,我們不會做傳統的電視機,但人工智能的大屏等產品是可能有的,會帶有人工智能語音交互能力”。
另外,他認為用戶端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機器語音、機器識別將會繼續增強,智能終端能力會增強,有大量的交互方式涌現。
“相中”智能家居生態領域的國產科技廠商不只是華為,在今年9月底舉行的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一口氣”發布了數款SloT(智能物聯網)設備,其中就包括了智能掃地機人、智能體脂秤、空氣凈化器等家居類產品。
打造開放平臺與第三方打造更大市場
與當年的智能家居概念不同,當今智能家居講求的是平臺化、打造整套方案。具體而言,過去的智能家居稱為智能家電更為貼切,盡管一臺手機上就可以控制家里多款家電設備,但是有品牌間的壁壘,也就說假如你家里的家電產品并非同一品牌,你的手機上就要安裝“無數”個App進行遠程控制。
經歷了幾年的市場反饋證明,如此“封閉式”的智能家居生態無法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科技廠商也無法大力地推進其智能家電、智能家居設備廣泛地進入普羅大眾的家中。因此,廠商開始換個“打法”。
早前,廠商三星在中國市場首次發布了智能家居戰略,其中包括聯合定制計劃和合作伙伴計劃,共同打造基于其AI智能助手Bixby的智能家居生態。記者在現場體驗時發現,即便家中使用不同品牌的電燈、洗衣機、空調、電視機、平板電腦、攝像頭等,都能“聚集”到同一平臺中,在一臺智能終端、一個App上進行控制。
除了三星,聯想等廠商的智能生態策略亦是一方面推出部分自有品牌的智能家電設備,同時也與第三方的生態伙伴合作。早前,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劉軍表示,為了“搶跑”SIoT2.0,聯想快速布局了開放的智能物聯生態。當然,不同廠商的具體市場策略不同,但是目標一致,借開放式的平臺將整個家庭物聯市場不斷擴大,讓消費者有升級這類型智能產品的動力。
據全球調研機構IDC表示,預計到2022年,智能音箱、照明產品等智能家居設備的出貨量將增加到9.397億部,預計智能家居市場將增長至2770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