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的智能家居市場:國際市場巨大,在國內卻陷入“窘境”之中?
yanfei 2020-12-18 16:28?近年來,智能家居熱度漸升。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將呈現井噴式增長,預計2020年將突破3294億元。智能家居市場潛力巨大,但目前國內智能家居行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市場需求還在培育階段。從全球范圍來看,智能家居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在一些領域已經出現了令人驚喜的成果。
美國新技術
不久前有消息傳出,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人機交互的研究生Gierad Laput把數種感測器放在一起,發明出了一款餅干大小的超級感測器。這款超級感測器是他“人工合成感測器”項目的主要硬件部分。
通過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這款感測器可以實現各種監測,比如計算還有多少紙巾,識別房間里面人的進進出出,或者注意家里老人的情況(通過家電的使用對老人進行跟蹤)。雖然離產品化還有一段距離,這款感測器在首輪測試中的表現十分準確。如今,Laput的團隊正在對首批生產的100枚感測器進行壓力測試。如果進行大規模生產,這款產品的成本可以降至30美元。
Laput及其團隊把運動、聲音、氣壓、濕度、溫度、光強以及電磁干擾等多種感測器安裝在了同一塊電路板上,由于擁有多種平面,因此可以感測各種東西。
在試用測試中,Laput的團隊把5塊超級感測器分別安裝在同一棟樓的廚房,辦公室,公共區域,以及教室中,并且讓它們連續工作了兩周。在廚房中,該感測器可以識別水龍頭的開關和紙巾的抽出。在辦公室中,該感測器可以識別敲門。在公共區域中,該感測器則成功的識別咖啡機和微波爐是否正在被使用,以及大門的開關。
這些功能來自于對感測器所收集的原始數據進行二次甚至三次分析。目前,該感測器以及配套的機器學習軟件的準確度已經十分不錯。但是如果希望實現商業化,其準確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全球市場空間巨大
智能家居是指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的管理系統。
智能家居概念最早為眾人所知,還要追溯到1997年比爾·蓋茨的智能豪宅。位于美國西雅圖華盛頓湖畔的這座豪宅利用了眾多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手段,每間房都有觸摸感應器控制照明、室溫甚至是音樂播放;光線亮度等可以根據環境自動調節;去豪宅做客的人都要佩帶電子探針,方便電腦知道他們是誰和身處何處。那時,智能家居是專屬于富豪的。
隨著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產業也相應得到飛速發展,逐漸進入到大眾生活中,同時由于市場規模巨大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報告,中國2012、2013年智能家居總市場規模達到150、205億元,并預測到2018年將達到1396億元。不久前美國《時代周刊》登載2016年全球最棒的25個發明,其中近一半都與智能家居產品相關,亦可看出智能家居產業的火熱程度。總體而言,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將在2017至2022年實現巨大增長,年符合增長率為11.3%,可達5600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
智能家居正在逐漸深入各行業,早期的智能家居的專利布局70%以上都集中在智能家電終端系統,但隨著業界對智能家居的進一步探索,住宅配套系統、智能管理與控制系統也逐步受到了關注。
2017智能家居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智能家居應用服務落地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智能家居市場規模不斷增加,成熟發展尚需時日。隨著智能家居產品數量的增多,從最初的燈泡、插座、攝像頭,衍生出機器人、控制器、感應器等更多的新奇特產品。
今年的第五屆上交會上,國內企業的智能家居技術也嶄露頭角。比如,上海眾視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DVBCN平臺專注于多個熱門產業,其中就包括智慧家庭物聯網;香港軟件行業協會在本次展會上設立了主題為“智能生活”的“香港優秀科創產品展區”,產品包括云端運算、大數據、智能家居等,都讓人對我國智能家居技術的發展有所了解。
此外,作為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格力電器也早已敏銳地感覺到了智能家居市場的潛力,并開始積極布局。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到訪360總部,就引發了外界關于雙方可能在手機以及智能家居方面進行合作的猜測。
兩年過去了,格力已經形成了具有自身風格的智能家居系統。該系統以住宅為平臺,通過智能連接、智能交互、智能感知、智能云平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人工智能等6大關鍵技術,構成智慧能源、智慧空氣、智慧用水、智慧食物四大管理系統,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在中國“外熱內冷”
盡管前景向好,但智能家居在我國卻叫好不叫座。近幾年,智能家居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強勁的生命力。
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以97.125億美元成為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容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則為5.2億美元,位列第四;但從智能家居普及率的增長情況來看,美國以5.8%位居第一,這一數據在中國僅為0.1%,差距之大令人震驚。盡管全球范圍內,智能家居場景仍屬于孵化階段,未被廣泛應用,但相較于國內而言,智能家居在部分發達國家更受歡迎是不爭的事實。
造成智能家居“外熱內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國智能家居生態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場景碎片化、兼容差和操作復雜等硬傷仍未完全解決,消費者難以深切體會到智能家居的智慧與便捷,對智能家居的“高冷”印象有待改觀。另一方面,智能家居領域缺乏配套法規和統一標準,行業內魚龍混雜,產品良莠不齊,消費者普遍體驗不佳,口碑難以提升,自然難以帶動消費者的買單之舉。此外,產品價格和消費習慣也是阻礙智能家居普及的主要因素。
破題關鍵在于回歸用戶本質,深耕產品、技術研發和服務。隨著人工智能的技術成長,這波技術在智能家居大戰中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對于相關企業而言,需要進行差異化布局,形成自身獨特的產品風格,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