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家居到智能睡眠 更廣的領域、更大的生態
yanfei 2021-03-02 15:38智能家居已經拉開了全新的大消費時代帷幕。以2020年為界限,“后疫情時代”逐漸成為共識,而由此帶來的“宅經濟”也帶來了許多新業態。用戶更加關注安全與健康,而智能家居具有的非接觸式的交互能力前景廣闊。尤其是智能音箱、門鎖、晾曬以及諸多智能家電產品,已經進入千千萬萬的家庭。
從智能家居到智能睡眠
更廣的領域、更大的生態
據悉,2019年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全球15億臺蜂窩網絡連接設備中9.6億臺來自中國,占比64%。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消費國,占據全球50%-60%的智能家居市場消費份額,利潤占據全球20%-30%的市場份額。
而智能睡眠,正是智能家居產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和角色。因為,智能睡眠不僅僅是睡眠,還包括健康管理、睡眠環境控制等,涵蓋的領域包括了醫療、康養、娛樂休閑等多方面,覆蓋的產品包括智能床和床墊、智能窗簾、智能音箱、智能臺燈等等。
可以說,智能睡眠本身就是一個巨大而充滿想象空間的市場,其生態也必定十分豐富。從家居業自身的角度看,也充滿著無限機遇。
海內外品牌紛紛發力
中國智能睡眠產業亟待爆發
嚴格來說,智能睡眠并不像傳統睡眠產品,它往往是系統+產品+服務的結合體。智能監測和調節系統則是整個產品的核心,因此尤其考驗品牌的研發實力,也更依賴上下游產業鏈的配合。從感應器到芯片、云計算平臺等等,到智能床、智能床墊以及其他智能硬件的配合。
在這個賽道,歐美尤其是美國無疑起步最早,也獲得了充分的市場成功。例如,美國智能床獨角獸Sleep Number年銷售近17億美元。
而在中國市場,大家居巨頭、寢具睡眠企業也紛紛開始發力,或早早布局,或開始發力。
進口品牌中,舒達、金可兒、Myside有著成熟的海外市場經驗和技術積累,相繼推出了智能床產品。
從“功能”到“智能”,睡眠將更加個性化
目前業界所提到的“智能床”,許多還只是停留在“功能”的階段,例如升降、角度調節等特定功能。而在不遠的未來,技術的快速迭代將讓床、床墊更加“智能”。
從智能家居發展的階段來看,可以分為1.0、2.0和3.0不同的進階,同樣也對應了智能睡眠的發展階段。
在智能家居1.0階段,主要通過信號感知并發送指令實現特定動作,提高便利度、減少活動量。例如,智能照明、家庭安防,也包括智能床。產品開始標配“三板斧”——Wi-Fi、APP和云端功能。但這一階段,產品的價格較為高昂,不同產品之間難以實現聯動。
在智能家居2.0階段,以“空間解決方案”為特點的居家智能開始出現,不同設備之間可以實現聯通、聯動,實現“全宅智能”,為用戶提供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的個性化家居生活。例如,小米、華為、谷歌等推出面向不同場景且可以相互聯通的智能單品,通過組合實現全宅智能。
在睡眠領域,“智能睡眠場景”的產品聯動變得普遍,以“平臺”為依托,智能床(床墊)、智能音響、智能窗簾、智能照明、智能影音等成為一體化場景空間中的部分。
而到了智能家居3.0階段,真正的“智能”開始顯現。屆時,智能家居將可以感知用戶的動作和需求,從而提供相應支持和服務。實際上這也正是智能家居的價值本質,一切圍繞“人”的需求,而非圍繞聯動控制與空間場景。在這個階段,智能家居將在大量數據沉淀的基礎上開展大數據分析,構建人物畫像,實現主動智能。
相應的,智能睡眠也將可以通過對人體大數據的采集、監測、分析,從而主動提供對應的睡眠與健康管理服務,例如針對特殊人群的疾病防治與應急治療。
總之,在智能家居發展的不同階段,健康睡眠作為一種普遍需求,都會因技術的不斷發展迭代而變得更加人性化、個性化。
生態日漸成熟,平臺是智能睡眠的關鍵依附
“所有智能家居企業都是消費品+服務型企業,所有智能生態格局也都是賽道競爭的演化結果。”成熟的產業生態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這在智能家居領域尤其明顯。
從產業上下游來看,智能家居的生態已經相對健全。上游主要包括:云計算、芯片、元器件、模塊、協議、檢測認證、通信運營、語音、控制器、安全、視覺、OS操作系統、供應鏈平臺等。
產業的中游主要有智能照明、智能傳感、智能影音、智能電視、智能健康等品類,智能睡眠相關企業,也涵蓋在其中。
產業的下游,則主要是運營商、裝飾裝修、房地產、第三方服務平臺、定制家居、經銷商、服務商、線上渠道、線下賣場、個人客戶等。